【讓相愛與相處都有跡可循的SOP——想在新年前脫單還不靠這本神救援(?)】
身為一個對「行為分析」類書籍的上癮者,光書名就衝一半。
看其他人的分享提到書中幾個觀念,都顛覆了我原本認知,讓我對這本書更加好奇。
例如:
1、善於建立健康感情關係的人能長久交往,容易穩定下來退出擇偶戰場
2、伴侶最重要的特質:情緒穩定、善良、忠誠、擁有成長型思維、能引發你最好的一面、處理爭執與共同解決困難的能力
3、美好關係靠經營,靠雙方一起成長改變,「刻意」才是幸福的關鍵
讀後,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啊!
這本書循序漸進地從提供測驗,找出影響單身者約會的幾個「地雷」切入;然後再各個擊破不同類型的人,可以怎麼改變「認知」以打造約會體質,甚至還有建議的約會方式唷!
然而脫單不只是找到伴侶,那之後如何跨越「戀愛」走向「承諾」也是本書的重頭戲。
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為什麼要找到「靈魂伴侶」如此困難?
「自由戀愛」是近百年的盛行文化,然而選項太多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分析癱瘓」,社群媒體造成的比較心態、感情榜樣的貧乏、追求「正確」選擇的壓力,反而造成了環境影響下對感情認知的「誤區」。
以三大感情類型:「完美型」、「猶豫型」、「浪漫型」的浪漫派來說——
不切實際的具體條件不僅在選擇時會造成過度篩選,也很容易因為伴侶不能符合需求,而放棄關係的經營——沒有王子公主、沒有「從此幸福快樂」、沒有邂逅只有努力創造機會。
戀愛雖然要「做功課」,但沒有最佳解,也沒有正確解。
除了去除大環境對感情造成的消極認知,如何擁有「美好感情」體質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
1、焦慮型依附:需求大量注意以獲得安全感,會掛電話或冷戰表達不滿
2、逃避型依附:假裝不想連結以避開傷害,建立關係後又會迅速遠離
3、安全型依附:善於溝通、行為穩定,能建立健康界線與人保持親密
你屬於哪一種呢?
總人口50%屬於「安全型依附」,然而他們很快就進入長久關係中,單身人口大多是焦慮與逃避依附的人。
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段落:—p.99
✨關鍵在於——興趣不同沒關係,只要在追求興趣的同時,也能為關係做出貢獻就好。
如果你喜歡葡萄酒,但伴侶卻不在乎這點,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沒必要找個侍酒師結婚。重點在於,如果你在喝葡萄酒,或前往納帕谷(Napa)的酒莊品嘗新獲獎的卡本內蘇維濃紅酒(cabemetsauvignon),你的伴侶不會造成你的罪惡感,也不會問你「為什麼你一直在喝酒?」這種話。
✨良好的感情關係可以容得下個性不同、興趣不同的人。
—伴侶無法扮演所有角色—
關係科學家伊菜•芬克爾曾提出「另位密友」(Other Significant Other,簡稱OSO)的概念,可以幫助情侶協調不同的興趣。
許多現代情侶以為伴侶這身分可以滿足自己一切需求,期待伴侶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甚至是所有的角色。
在我們結婚前,這些角色分散於我們的社交網路。
期待伴侶滿足自己一切需求,這種心態對感情關係產生壓力。「另位密友」可以減輕壓力。
✨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支持這個概念(註21),他們發現當一個人他身邊有多個(不只是一兩個)可滿足情感需求的人,總體幸福感會增加。
進入一段感情關係後,你可以把另位密友的作用融入你的生活。
請想想,有什麼樣的角色是你請伴侶扮演,但對方卻不願意的?
例如:你希望對方和你一起參加大型派對,但對方卻喜歡小型聚會,或你希望對方帶你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但他就是不感興趣。記住,對方的興趣和你不完全相同,但不代表他們不適合你!對於伴侶無法扮演的角色,請找朋友或家人填補。
長期而言,你會變得更快樂,因為你的需求得到滿足。你的伴侶也會感到更快樂,因為他們可以專注扮演符合自身專長與興趣的角色
————————————(摘錄結束)
我覺得「找到適合自己的人」,聽起來很棒,但實踐起來很困難
介紹了這本書的1/3,剩下的「該怎麼約會」及「如何進入婚姻」就留待為讀者的樂趣吧,我非常推薦大家讀的原因,是我觀察身邊擁有長久關係的伴侶,都能在書中找到他們自身的經驗。
例如:
1、找朋友介紹是很好的開始,強烈的意願與偏好已經先篩選一輪了
2、把約會當成開心地玩耍,放鬆自在的活動最能促進雙方交流,展現你在這次約會前做的努力,並且讓對方感覺良好而不是急於表現自己
3、火花是個訊號,但不足以維持關係,學習找到對方的正面特質,定義出關係的地雷,然後在感情的決策點決定繼續或放棄
4、結婚前的各種盤點清單,我最喜歡的問題是:
你對未來有什麼夢想?我可以如何幫助你一起實現這個夢想?
自己在書中也得到很多提點,有時候戀愛腦上身,不知道某些想法跟行為是在抹殺機會,破壞關係的穩定度。
比起相愛,書裡提供了更多相處上需要去學習與磨合的「行為建議」,覺得十分受用。
推薦給你們!
書名:《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 How to Not Die Alone: The Surprising Science That Will Help You Find Love》
作者:Logan Ury
譯者:孔令新
出版: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