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書遊行】楊双子《花開時節》![]()
✨報名連結先奉上:https://forms.gle/PeQVRmuLiv1EsGa66 ✨![]()
時序挪移至夏日,這個月的選書將跟著少女們穿越,回到1930年的「紅樓」--在台中大肚山下的王田望族「楊家」知如堂,與當時的「台中高等女學校」校舍。![]()
清代有曹雪芹 《紅樓夢》,寫大觀園裡的閨閣少女們,盛世嬌妍的吃穿用度,都是金石玉質;當代有楊双子《花開時節》,這群在日治時期家世財力甚至學識俱皆頂尖的台灣少女們,又如何在她們華麗的衣袍上,一一彈落爬滿生活的蚤子?![]()
甫以《臺灣漫遊錄》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殊榮的楊双子,其代表作《花開時節》是我接觸「百合小說」的初體驗--打破男女之情的旖旎,全書穿梭的姊妹們彼此扶持,也得在必要關鍵中冷硬心腸,畢竟一個家族的興旺久長或許男主外,內門裡女子的婚嫁也不免淪為其中打算;當備受寵愛的楊家屘千金「雪子」因哥哥「惠風」在東京殉情自殺,必須成為當家女主人的她只能放棄畢業後去內地進修的計畫,一同長大的灣生摯友「小早」只得黯然神傷地離開台灣。![]()
從20世紀穿越回百年前的現代人「雪子」儘管也因顯赫家世,摩登的生活並無太多不適;然而這時代對於女子的限制,諸如志向抱負的實現,或是決定一生一世的婚嫁,還有即將震盪臺灣島上的戰爭撲天蓋地而來--她再有學識,再有家業,又如何能保得家族周全呢?![]()
「穿越」的作品何其多,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如此清奇,從此在新生命中開著外掛大殺四方--讓我們一起來找出為何重生於此世的答案吧!![]()
請輕鬆地前來--大家以各自舒服的節奏閱讀本次討論的文本,一邊享用精選的台灣茶、ZABU咖啡或可點購「BLOOM」店裡的自然酒,還有,這個月準備的茶點與書中洋洋灑灑列出的美食有關,請容我先賣個關子--中場休息後,我會先分享作者與文本的背景資訊,讓我們在問答聊天中漫步走進花開的各個時節,在昭和時代的少女簇擁下,感受盛開前的青春少女們,如何面對那個時代給女孩們的重重考驗。![]()
依然有Carol為大家準備的花材,以及來自姊妹牌「ㄓˊ河」的陶器;希望大家能在溫柔的香氣與植物柔軟的觸感中,帶著美美的心情踏上歸途!![]()
———————————![]()
【書遊行流程】:靜心共讀-甜香享饗—討論分享—柔美花藝![]()
【書遊行日期】:5/11、5/12、5/18、5/19、5/25、5/26![]()
【書遊行地點】:BLOOM不論花藝![]()
【書遊行費用】:$1,350

非常值得點進去閱讀全文——對於家有小男孩的家長,不啻是走在前端的提醒!【GENE思書軒】不是不想社交,而是不知道怎麼社交:《男性廢退》![]()
我在大學教書快九年了,春去秋來,花開花謝,這教室裡的風景其實變了不少。有個變化,小到一開始無人注意,大到現在不說不行:認真上課的學生,女生愈來愈多,男生愈來愈少。不只是在座位上,甚至在成績榜上,女生也漸漸搶佔鰲頭,獨佔鰲頭。![]()
以前學生來上課,男女比例還算旗鼓相當,偶爾男生還會在某些討論中搶盡風頭。但這些年下來,我逐漸發現:一有作業,交得最早最整齊的,多半是女生;一有提問,主動積極、條理清晰的,也是女生;甚至連數理能力這種過去被視為男性強項的領域,女生也已經不落人後、青出於藍。某次上課,全班男生集體蹺課,教室裡只剩一票女生風雨無阻地準時報到,那堂課我真有種「巾幗不讓鬚眉」的感慨。![]()
當時我並沒有馬上大發雷霆,反倒是語重心長地對幾個後來上課的男生說了一番話。我提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1933─2024)的一本書,書名叫《Man Disconnected: How Technology Has Sabotaged What It Means to Be Male》。他在書裡指出,許多現代年輕男性在科技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被虛擬世界拖得心神恍惚、意志渙散,日常生活中缺乏目標、缺乏動力、缺乏責任感──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為何而努力。![]()
我不是要「長女人志氣,滅男人威風」,我只是想說,時代不同了,光靠「我是男的」這一點,早已不足以在這社會上立足,更不能拿來當逃避現實的護身符。人若不自強,誰也幫不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沒想到這番好意,在後來的教學評鑑中成了我的罪狀。有學生(顯然是男生)大肆批評我在課堂中打壓男性,偏袒女性,甚至認為我在進行「性別政治洗腦」。我看了那幾句話,忍不住苦笑:「這志氣和威風還滅得剛剛好。」![]()
但笑歸笑,我還是把這段話悶在肚子裡。教學多年,我早已明白「禍從口出」的道理,尤其是在當今講究性平的校園中,若一不小心被投訴到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麻煩可就大了。升等在即,我實在不想節外生枝,於是從那之後,對類似議題就選擇噤聲。![]()
但噤聲不代表沒想法。我仍然會在課後沉思:這些年來,為什麼女生一日千里,男生卻裹足不前?是教育制度的問題?還是社會文化的演變?還是我們整個世代,在面對性別變動的巨浪時,都還來不及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今的大學,女生努力、主動、有規劃,不是偶然,而是她們早已看清現實的面貌;反觀部分男生,卻像溫水裡的青蛙,身在競爭激烈的環境,卻還沉迷遊戲與短影音,以為未來總會自動找上門。![]()
這不是一篇針對男性的批判,而是一篇出於關心的提醒。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教育不是給答案,而是讓人願意去找答案。我沒有要壓誰的志氣,我只是想問:「你,還想不想有一口志氣?」有句話說得好:「男兒當自強。」這句話不是要你與他人爭,而是要你與自己鬥。能不能戰勝自己的惰性與迷茫,是這一代年輕男人最大的考驗。![]()
最近我讀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書,書名叫《男性廢退:失落、孤僻、漫無目的,生而為「男」我很抱歉?》(Of Boys and Men: Why the Modern Male Is Struggl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作者是理查.V.李維(Richard V. Reeves),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也是三個兒子的父親。他以溫柔又犀利的筆觸,描繪出當代男性的處境:失落、孤僻、漫無目的,確實不是少數個案,而是一種普遍而深層的社會現象。![]()
全文連結:https://news.readmoo.com/2025/04/28/gene250428-of-boys-and-men/
🤪🤪🤪這幾年來愈來愈濟人咧用台語創作繪本、做音樂,甚至搬電影,毋過用台語來寫BL-男性之愛的故事煞真罕見。有作家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全台語的BL小說有聲冊《相片款的紺色時際》,拜六也特別辦讀劇,tshuā民眾用無仝形式來讀台語BL故事。
#每日一書:Barbara Demick 《#吃佛》![]()
這本書一度占據熱門排行,但我那時還沒看過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書,也還沒走進李娟的新疆《羊道》系列,即便對於西藏的自焚新聞頗有深刻印象,卻對其中經緯只知其一。![]()
慢慢地接觸了相關的文學作品,忽然很好奇西藏人的訴求與新疆蒙古等地的近代史——想起這本書,讀完發現沒有印象中那麼煽情,也許是記憶中最壞的部分都在文學裡走過上千回?!![]()
報導文學以數據與訪談紀年,反而更客觀地揭露身在其中說不得的痛苦與絕望。![]()
當經濟掠奪被包裝成文明進步,當種族滅絕被美化成民族一統,當黨意即神意成為唯一準則——信仰、教育、文化、生活——身為類人猿與食人女妖後代,兼具慈悲與戰士性格的藏人,不得不選擇違背信仰的「自焚」,只為了犧牲自我以換得「聲音」與關注。![]()
———————————————節錄![]()
P.47「我們有一位司務長去了喇嘛教的寺院。他在裡面走來走去,摸了摸那些小佛像,接著舔了其中一個。令他驚訝的是,他發現那個小佛像嚐起來竟然是甜的。他又舔了一口,確實是甜的。原來,那些滿身灰塵的小佛像,無論大小,都是甜的。真是太棒了麥田出版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他把一些小佛像帶回來,洗乾淨,然後加水燒開。它們都是麵粉做的,吃起來真美味⋯
此後,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司務長就到處找喇噱教的寺院,把那些麵粉做成的小佛像帶回來吃。」![]()
經歷過那段時期的藏人說,中國人吃的其實是朵瑪(torma,「食子」的藏音),那是一種供品,不是佛像。但是對中國人來說,他們其實是在吃佛。他們知道那樣做罪孽深重,但不在乎。![]()
P.74 藏人與漢人不同,藏人鮮少經歷饑荒-唯一的例外是一九三五年與一九三六年的「長征」時期,紅軍大舉破壞了他們的糧食供應。⋯⋯當時,很少藏人吃素。在無法種植許多蔬菜的地方,吃肉是必要的。他們宰殺犛牛時會不捨地誦念經文,為殺生致歉,因為那個有知覺的生命可能是他們認識的人轉世而來,一頭犛牛可供一家人吃上好幾個月。![]()
犛牛是鄉村賴以維生的重要物資。犛牛常與母牛雜交,生下犏牛。犏牛的泌乳量驚人,每天可產七公升的牛奶。釐牛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吃,不止提供精選的肉塊而已。藏人把牛奶製成酥油,再把酥油加入鹹茶中,製成酥油茶;或是加以精鍊,用來點酥油燈,以啟迪心靈。他們也會以牛奶製作乳酪塊,那對四處遷從的人來說是一種方便的蛋白質來源,游牧民常把那種乳酪連同乾肉一起塞進長袍的口袋。牛腸可用來製作香腸,裡面塞牛血或器官絞肉。牛肚可做成袋子,用來儲存其他食物。牛皮可製成鞋子與地毯,甚至可製成渡河的小船。牛骨可製成梳子、鈕釦、裝飾品。犛牛那又長又粗的牛毛可編織成毯子與帳篷。犛牛冀收集起來,可作成磚塊或圓餅狀,用於建築或做為燃料。沒有犛牛,藏人就失去了食物供給、衣物、住所、照明。![]()
P.100 阿壩的藏人受夠了集體經濟,他們被迫加入公社已近十年,而且幾乎看不到放鬆的跡象。他們仍像奴隸一樣為公社工作,公社拿走了他們生產的肉類、牛奶、酥油、乳酪與獸皮,只把渣滓分給工人。![]()
P.139 這段期間,政府開始沒收土地,以便在市區的河川對面推動新的住宅開發案。那裡不是城裡最好的土地(藏人稱為「河陰」),但那些開發案依然令人擔憂。儘管開發細節保密,但街頭巷尾流傳的消息指出,那些住房是為六萬名漢族工人設計的,他們將會帶著配偶進駐,使當地的漢族人口增加十萬人。![]()
「那會徹底改變阿壩的人口結構。」貢噶後來回憶道。![]()
這不僅攸關藏人的自尊而已,西藏商人眼看著中國競爭對手的到來,內心也相當驚恐。由於中國的土地不是私人所有,開發通常是從競標承租政府的土地開始,但藏人都被排除在競標流程外。他們無法得知招標時間,有時甚至被禁止參與。無論是建築、還是伐木,最後得標的都是中國公司。貢噶指出:「我們一直遭到不公平的對待,他們的招標方式刻意讓藏人無法參與。」![]()
P.203 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中國在阿壩西北方六十四公里的山區,推動一個建設專案。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把西藏的冰河與高山湖,視為解決他處水資源長期短缺的辦法。現在,他們正在規畫,把年保玉則(NyenboYurtse,年保山的意思)冰河湖的水引到比較乾早的地區。這是中國正在進行的諸多大型水利工程之一,這類工程體現了毛澤東的「人定勝天」思。這種思想與藏傳佛教的「萬物有靈論」對大自然的祟敬,完全背道而馳。藏人把年保玉則視為一座聖山,他們覺得那是果洛部落的發源地,而果落部落又與阿壩人密切相關。山上湖泊的徑流注入穿過阿壩的那曲河 (Ngaqu River),灌溉山谷裡的大麥與蔬菜田。那曲河已經太淺了,早季時交織的河道之間會出現沙洲。中國工人有時會開探沙子去興建房子。阿壩居民擔心,萬一河流乾涸了,他們小鎮也會消失。![]()
貝瑪把這種活動視為一種生存威脅。她是在那曲河的南岸附近成長的,小時候在河邊洗衣服。她的家族擁有的土地,就在一九八0年代勘測員開始勘測地形的地方。中國當局告訴她的親戚,他們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大麥,也不能建造任何新的建築。有一戶藏族家庭無視禁命,結果房屋遭到拆除,也得不到任何補償。另外,一座大到難以置信的跨河大橋正在興建。貝瑪看得出來,當地有非常重大的事情即將發生。藏人抱怨,他們對於中國當局正在規畫的新專案一無所知。![]()
P.212 他們砍伐的木材之多,連中國的林業官員也抱怨那是無法持久的。中國林業期刊的資料顯示,從一九五〇年代到八0年代,阿壩州有百分之六十的森林遭到砍伐。![]()
阿壩人認為格爾登寺後面的森林是他們的木材庫,但由於高原上樹木稀少,他們很少伐木。而且,山口就像湖泊一樣,是有生命的,有神靈住在那裡。藏人穿越那些地方時,常向那些神靈默禱,以免一些無意的冒犯導致離奇的事故,例如巨石墜落或雷擊。![]()
才百往西前進青海省時,看到礦業對大自然造成更多的破壞。長期以來,中國企業一直在開探煤炭、鋁與鈾。最近,科技業的需求引發了淘「鋰」熱潮。那些為電動車及手機供電的電池都需要用到鋰。![]()
才百在高原上漫遊時,看著高原上的新開發,忍不住比較中國新移民的生活與他成長的方式。許多藏人仍活在水電偶爾供應的狀態。在阿壩對面的青海省久治縣,那裡蓋了許多全新的西式聯排別墅,搭配石雕陽台與優雅的大門。那些精選房產的廣告看板都是以中文寫的,清楚顯示那些房子以後是由中國人入住。西藏牧民則是被迫放棄牧群,住進中國建築工人蓋的兩房低矮水泥屋,裡面是泥地板。![]()
P.211「中國政府為藏人做了那麼多事情,他們建造房屋,通電,修建公路等等。」他提到新機場及通往拉薩的鐵路。![]()
於是,他們起了爭執。才百說,中國人是為了自己建造那些東西,不是為藏人建的。他們奪走了藏人的土地與天然資源。![]()
P.228 他就是在那裡看到她的。街上那具屍體呈現不自然的角度,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個年輕女子側身躺著,一條腿掛在排水溝上。她穿著傳統的藏袍(朱巴),但身上沒有其他的飾品。西藏婦女通常會佩,戴珊瑚項鍊或耳環之類的飾品,但是那女孩的衣服非常樸素,他猜想她一定是學生。她看起來不到二十歲,頭髮齊肩,還沾著血跡。前額覆蓋著更多的血跡,又濃又糊。從髮際線到鼻子有一道垂直的傷口,他猜想那應該是槍傷。![]()
P.238 中國當局總共逮捕了近六百名僧侶-一超過格爾登寺僧侶的五分之一。幾天後,一些僧侶獲釋,但看起來傷痕累累,情緒低落。唐塔當時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但後來聽到一些說法。他們被關在一間上鎖的房間裡,裡面很擠,連坐下或躺下的空間也沒有,使他們無法入睡。有些人挨打,有些人沒有挨打,但他們都被迫忍受屈辱。多數的拘留中心沒有廁所,儈侶不得不站在原地排泄。中國當局把那些儈侶放在卡車的車斗上遊街示眾。他們彎著腰,手臂綁在身後,形成一種名為「坐飛機」的緊繃姿勢,讓人想起文革時期的批鬥大會。他們的脖子上掛著牌子,上面寫了他們的姓名與罪行。![]()
有些牌子上寫著「分裂分子」,那是中國政府最愛套用在西藏獨立運動上的用語。有些牌子上寫著「顛覆國家權威」。![]()
沒被逮捕的人,則是被迫去上更多的愛國教育課程。![]()
P.254 藏人一般把自焚與自殺視為禁忌。生命無常,這點無庸置疑。但藏人認為,自殺是在操弄死亡與重生的自然輪迴,那對活在體內的微生物也是一種暴行。![]()
P.282 阿壩的藏人對國際事務不太熟悉,但很多人都聽過突尼西亞的水果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二零一一年,布瓦吉吉的電子秤遭到沒收後,他憤而自焚。結果,他的自焚引發了連串事件,最後促成了阿拉伯之春。不少藏人認為,同樣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中國。嘉央諾布(Jamyang Norbu)是美國的藏族知識分子,也是能言善道的西藏評論家。![]()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他的部落格上寫道,自焚事件可能是「喚醒藏人探取行動的終極犧牲,就像布瓦吉吉的自焚把中東那些受壓迫的人民從數十年的恐懼、冷漠、憤世嫉俗、厭倦中喚醒了」。![]()
中國分析人士常提到共產黨與中國人民達成的默契:以經濟成長換取他們對一黨專政的順從。共產黨對藏人也套用同樣的模式,搞不好還真的有效,因為我遇到許多藏人是真心感激他們在共產黨統治的七十年裡所獲得的經濟成就。那不全然是政令宣傳,藏人也不想回到以前的狀態。![]()
只要中國政府提供給藏人的交易條件,與漢人一樣好就行了。他們要的不是民主國家提供的權利,不是選舉,甚至不是言論自由,而是多數中國公民已享有的基本權利:在自己的國家裡自由地旅行,獲得護照,送孩子到國外接受教育,自己出國旅遊,學習母語,展示精神領袖的影像等。![]()
一位藏族商人是一九八0年代重建阿壩的企業家之一,如今是一名富商,他以最令人難忘之簡潔有力的方式,表達了這點。他有兩個家,兩輛車(其中一輛是最新款的日系商旅車),最新款的iPhone與iPad。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儘管他毫無被捕紀錄,他還是無法獲得護照。![]()
「我人生中想擁有的東西都有了,就是沒有自由。」他告訴我。![]()

————————————節錄結束![]()
1951年5月23日,西藏代表團與中共簽訂了和平協議達賴喇嘛相信一切可以照舊,藏人民俗與信仰會如同漢人文化被尊重。![]()
1959年3月17日,達賴喇嘛被迫流亡印度一一迄今,他仍主張「非暴力」宣達訴求,並在政治上讓步至「不尋求獨立」。![]()
看完這本書只覺得「既視感真重」,先是西藏、再來是新疆、香港,然後呢?![]()
所謂的「和平」就像裏著糖衣的毒藥,只是倒數的飲鴆止渴一一當他們進來,所有他們要的東西,你就只能給。![]()
生活中淪為國家二等公民不打緊,連想逃離的權利都沒有,出入證明的法令規定朝令夕改。![]()
有時候讀完這些離我們很近的「歷史」,就能明白某些顏色政治上的話術,還有那些去了中國還能回來大小聲,不過只是因為目前身分是隔著海岸的「台灣人」罷了一一長驅直入後,中國人豈能容得台灣人出聲?![]()
連西藏人擁有達賴喇嘛的照片都是犯法⋯⋯自由是什麼?![]()
書中種種大內宣與大外宣,實在處處熟悉,卻也無能為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守住,再守住一一欸欸欸,連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