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教育 日本

【你看不見的,種種下流;不寄生,也難上流】《下級國民A》

整個城市都是雨,滲進雨衣裡的濕氣,蜷起了腳趾。

赤松利市下級國民A在續借兩次的還書壓力下,翻開後就一路潛行。

讀的時候免不了想到,中國科幻作家「郝景芳」的《摺疊北京》——在階級即空間的小說裡,撿拾垃圾的主角「老刀」,為了生活遊走在狹縫裡,一次送信讓他得以穿越不同空間——這篇十分清楚地劃分著,你我他的差異。

如同《下》這本書裡的「一億總中產」,所有人在首相提出的口號裡,即使要活躍第二或第三人生,都完全沒問題呢!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車站的無障礙廁所馬桶上,主角吃著加熱的咖哩麵包,喝著熱騰騰的罐裝咖啡。
這不是文青的小確幸,而是在便利超商排在你前頭泛著汗臭味的中年大叔,躲進終於能喘口氣的狹仄裡。
拜氣密性高的廁所門所賜,冷風不像連暖氣都沒有的宿舍那麼囂張,能享受片刻的自由與寧靜。

曾經,他也是一晚出手上百萬於鋼管舞吧的高爾夫球場顧問,但景氣拖垮了他的專業,也讓他開始奔命於任何可以生活下去的零工。
當他滿懷希望來到「311災區」最前線,等著55歲的他,卻是勞動階級的霸凌與遊走於犯罪邊緣的工作。

作者並不刻意美化這些勞動者,只是平實地將所見所聞給記錄下來。

隨身攜帶文庫本的他,與以line遊戲打發時間的其他人,像是錯距的螺絲釘,歪斜擺動的尖銳聲響,就像是每天直唾面目的辱罵,還有無所不在的霸凌。

這些人儘管擁有傲人的技術,但因為「家境貧窮」、「學歷不足」,工作型態的「高壓、不穩定、危險」,常讓他們在社會眼光下飽受歧視,因此暴力恐嚇與喜怒無常成了保護自己的盔甲。
他們不在意團結能爭取更好的勞動權益,更喜歡以手段籠絡上層,隨人顧性命;他們喜歡背後議論他人是非,以弱弱相殘作為鞏固小團體與發洩壓力的方式。

作者從一間公司,跳槽到另一間公司。
為了能持續寄生活費回家,為了擺脫每天的惡言汙語,為了改善連續住院的殘破健康,不料卻跳入了另一間「血汗工廠」。

老闆交付的任務,都不是正派經營。
無論是壓榨外籍勞力,或是在與政府周旋時鑽口子,幸而都有人適時提醒,但也讓他「辦事不力」,被公司調派至更邊緣之處。

結局讓我嚇一跳,可能是我沒想到層層堆疊的壓力,最後亦如泡沫般虛無。
但也許這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不這麼做,可能無人聞問地死去的他,也許就無法在後來——流浪,寫書,一舉成名。

這本書的書名,應是來自日本政論作家 橘玲 的《上級國民/下級國民》,他整理出的「上/下」在2019年的「東池袋車禍事件」後被深化——宛若無法動搖的「貴族/平民」制度,撞死人後的天差地別待遇,民怨沸騰。

這種不公不義,以「貧窮」為標籤,讓這些被貼上的人,在社會上的權益與待遇,分門別類。

韓劇《Tomorrow 還有明天》迎來結局,編劇用心地將當代議題一一置入:「高學歷失業、校園霸凌、偷拍性侵、老兵、慰安婦、酸民」等。

即使每一集都賺人熱淚,但解決之道終究只能仰賴陰間使者的「超能力」,才能進行懲惡揚善的報應;現實中當事者的無能為力與傷痛,最後仍多選擇走上絕路。

作者流暢地說完他人生的一段「寫真」,所以非常好讀;甚至看完後,會很希望讀到他的其他名作:

《藻屑蟹》、《鯖》、《犬》⋯⋯

日本有「上級/下級」,韓國有「上流/下流」,那麼台灣呢?

推薦給喜歡像「林立青《做工的人》」、「林楷倫《偽魚販指南》」的讀者們——

我們下一本書見!

參考資料:

在這個自由卻分裂的世界,「寄生上流」與「小丑」是殘酷階級社會的共同語言──讀《上級國民/下級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