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教育 日治 歷史小說

【吞千根針也甘願的不說,是最美味的溫柔】《臺灣漫遊錄》


看完《花開時節》與《花開少女華麗島》後,就喜歡上 楊双子 的作品,蒐集狂如我應該日後會慢慢地啃食完全。


今天要談的《#臺灣漫遊錄》,光看前頭的「推薦序」,直覺想到的就是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
沿著鐵路而發生的故事,前者以美食飽饜華麗島的口腹盛宴,後者則是以征戰宣揚島嶼的浴血奮爭。

這幾天在追《紙房子La casa de papel》,忙著製作周末市集的麵包,一邊揉著麵團一邊把進度補上。神劇在Netflix的無邊境劇院裡被吹捧備至,但不知為何我是到了第四季才欲罷不能-第五季時「Tokyo」從原本以為一輩子只會有一個摯愛,到後來發現原本被無邊無際的痛苦所淹沒的她,還是能再度愛人也擁有新的「家庭」,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段,而是由許多段落所組成-我終於明白為何這部劇會如此風靡,即使表面上以搶劫包裝,但其實是劇中角色們的療傷之旅。

我們活著,我們去愛,我們心碎--然後呢?

這些「然後」成為一個個故事,眾多故事在時間裡成為歷史--作家楊双子擅長的就是「臺灣歷史百合小說」,可能由於研究背景,目前偏重於「日治時代」。

在這本小說裡,不若前兩本「花開」系列著重描寫本島女性的命運,巧力使於那時代所有台灣人都會感受到的「共同命運」。

❶原作-翻譯

主角「#青山千鶴子」生於九州豪門,十九歲甫出文壇即備受矚目,後因作品《青春記》改編為電影後,經總督府邀請至臺灣一遊。
亟欲大啖「正宗台味」的她,遇上了細心體貼的通譯「#王千鶴」後,在巡迴島內各地演講之餘,也飽食彼時臺灣的種種「風味」。

青山面對宛若戴上能劇面具的小千,總有種束手無策的好奇。在為期一年的「旅行」中,青山經由小千的導覽與介紹而認識了台灣的諸多樣貌,除了貫穿全書讓人饞得快暈眩的飲食外,當時島內的城市建設與生活樣貌也間接地向讀者進行知識的「轉譯」。

說與聽之間的「隱微」,在旅途中爽朗的青山縱使自剖心跡,仍難以剝除小千體貼入微下的粉敷;無意中錯過的差異,就這樣一點又一點地錯開了看似美好的日常。

「倘若您真的無法改變這樣的態度,那麼我必須請辭這份工作。」

愕然的青山無法理解,妾室所生的小千來年即會為了壯大家族的買辦婚姻而嫁往內地,才情性情兼備的她如珠玉,難道甘願蒙塵如斯?
她是真切地希望能助小千一臂之力,讓小千能繼續成為小千啊!

原作盡可以挑明著說,但翻譯卻須聯結兩種文化才能不失真味地傳達;但會不會翻譯本身也足以是另一種獨立版本的「作品」?

悵然若失的青山,頹然倒地。

❷噬-食

好胃口的青山視來自本島的邀請為救命稻草,能擺脫家中長輩的催婚,她是再開心不過了。
青山一下台中車站後就迫不及待買了鳳梨禮盒,與小販的語言不通下,適時解圍的小千也開始了完美的地陪之路。

深諳她貪吃本性的小千,鐵路便當2個跟一袋馱果子是基本配置;島內福佬客家、阿舍料理與庶民小吃、台式日式洋式料理,將會陸續於各篇章上桌。

「嗑瓜子」貫串全書,從小販手上接過,小千示範如何剝去外殼;爾後小千還會陸續將荔枝、菱角、水煮花生一一送上。

這些需要去除外殼才能品嘗的鮮味,就像青山在拉近與小千的距離時,時常旁敲側擊企圖摸透小千;但小千不說,小千沒有說,小千不知怎麼說,柔軟的一角就在即將露出的那刻,又悄無聲息地縮回去。

「所以說,是朋友吧?」

「……如果您認為是,那麼我也會認為是的。」

❸殖民-被殖民

種族、身分,這些日常的標籤,是台灣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能撕除的。兩人是朋友又不能是朋友的原因,也就在這薄如紙的「不可言說」。

「我是誰」的叩問也彰顯了捍衛自我的主體性,當想像被霸道地加深於他人,美意也就擰了。

這些帶來進步的建設,是不是島上人想要的呢?
這些便利的統一,是不是在泯除島上人的殊異性?

當青山享受著小千的無微不至,絲毫無察她個人任性而為都是小千扛下罵名的溫柔;縱使青山不屑內地人對於本島人的歧視,但她也在無意中顯露出「帝國恩澤」加披在身。

但這些都只是出於個人認定,她以為的友誼其實是單向的;等到小千請辭,青山才發現她對小千其實是很無知的,了解也是淺薄的。即使是每天吃什麼,她也未曾主動探問,小千喜歡的是什麼。

但楊双子的故事總是含著水,在散文與日記的雜揉行文下,情節固然舒緩,卻也埋藏諸多線索,讓讀者如青山百思不得其解,卻又努力拼湊猜測,直至美島先生吐露真言,青山才抓住巧勁,一氣呵成地將瓜子剖面直向。

「大澤對陳的錯待,絕對是真實的,可是陳對大澤所懷抱的情感,肯定也是真實的吧。」


千鶴終於能理解千鶴,一同享用甜美的蜜豆冰。

這本書讀起來很愉快,青山的個性很討喜,喜怒不形於色的表現,讓人非常能想像小千不動聲色的外表下,被滴水穿石地敲破了殼。

以大量的飲食書寫,材料作法與沿革在爬梳間卻不顯得掉書袋;輕巧地扣緊日治時代「台日友誼」的可能性,角色間似有若無的情愫蕩漾點綴,雖不如「花開」系列深得我心,但仍是在最後的四篇「代跋」中層層堆疊,一如主角「不好說」卻綿長淡雅的感動。

那我們下本書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