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特色建築 親子教養 遊戲空間

【每個健康長大的孩子,背後都有一群熱衷於眾樂樂的爸爸媽媽們】《公園遊戲力》

作者:#王佳琪#李玉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書名:《#公園遊戲力
出版:聯經出版

週末從圖書館借到,就迫不及待開始翻閱啦!

先招供是自己迫不及待,想一一探勘這些公園,沒想到書裡頭滿滿是對孩子的愛,集結了各領域的專家,一一參與了公園的設計。
越看越感動,偷偷下定決心,要把每個好玩的公園都蒐集起來!

把書還給圖書館後,馬上就下單;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可以常常翻閱的「工具書」,不只是因為公園清單彌足珍貴,而是現身說法的參與者們,各自提供了自身專業,還有與各單位斡旋的實戰經驗。

新課綱的實施,我是樂見其成的!
「共學、共好」的精神,都旨在創造出易於學習的環境,提供給需要的人——從小孩子到大人,從大人到老大人,要如何一起「樂活」,都需仰賴眾人的智慧。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起點,是萬華青年公園的「太空堡壘」,將如其他溜滑梯一樣,大舉拆除。
打1999卻被打官腔,只好從關心同議題的爸爸媽媽臉書社團,尋求協助——連署、舉牌抗議、陳情記者會,形形色色的層級會議,最終成立了社團法人聯盟,希望能推廣這場「革命」。
志工媽媽們蒐集各國資料後翻譯傳閱,請教安全檢驗專家與公部門瞭解法規與施工流程,幼教與職訓成員負責培訓大家,在考量孩子的身心需求,也要有漂亮的公園,於是找上了景觀設計的教授⋯⋯

就這樣,一個串連一個——媽媽們的憤怒與無助,在具體的行動中,落實「讓孩子自由遊戲」的理念,也讓孩子有機會設計出自己的公園!

我目前看到,大部份的親子活動,很多都聚焦於靜態的「繪本」說讀;但這本書讓我知道,孩子們「動態」的需求,也該被照顧到。
即使是吃飯要配「pad」已成日常,但若能在戶外,在一個設計與實用兼具的空間內,邊玩邊學習,是不是個「魚與熊掌」的好選擇?

多元的遊戲空間,會利用親近自然的不同材質(木屑、沙地、繩索),增加體驗的豐富度,也能促進感官的敏銳。
有高低、有難易,也能訓練水泥城孩子對於「風險」的評估;要如何培養勇氣與樂於挑戰的精神,仰賴遊戲空間裡,各種設備組合的可能性。
等待孩子克服對於新環境的畏懼,陪伴孩子一起「試試看」、一起思考「怎麼玩」,欣賞孩子對於空間的詮釋與想像,放手讓孩子選擇與其他大小孩子們互動——孩子們在玩耍中,讓活力與情緒都得到舒展。

遊戲帶來刺激,遊戲帶來挑戰,讓孩子成為遊戲中的主人——一個公園受限於腹地,不必然要有所有種類的遊樂器材,鄰近的公園可以相互支援;以「使用者」兒童為中心的設計,能讓更多好玩有趣的公園滿地開花。

「共融遊戲場」希望讓不同年齡與身心障礙的孩童,能夠玩在一起。
環境的無障礙性,讓大家都能同樂;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即使是同年紀的孩子,也會有對於抓握攀爬能力的差異,拿掉比較與目標,在大家都好的情境下,才能鼓勵孩子不斷挑戰自我。

我很喜歡每一個公園後面,都有心理師與職治師的叮嚀,還有聯盟成員們的「真心回饋」;他們的心路歷程,還有有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堅持,也許現階段仍有不完美,但沒有哪一件好的大事,是一次到位的。
他們帶著孩子參與公民事務,一方面是讓公部門有機會了解孩子的需求,也是無形中讓孩子自主養成「行動」。

有的問題可以一個人解決,但實際上有很多問題是要靠團隊,是必須靠社會上下齊心同力才能玩成的。

爸爸媽媽們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理念,有問題就打1999或寫信給市政信箱;多去跟里長「搏感情」,提出建議,找出解決方案;也找出願意協助的議員,爭取預算與推動計畫。
法規、計劃書、預算,在工作坊與地方社團的活動中,都能像打怪般,各個擊破!

好的地方公園,也能凝聚社區意識,有很多人在公園增建後,都主動成為打掃的志願者,維護環境的整潔呢!

一個人,也許不可能;那麼,一群人呢?

孩子的笑容是爸媽最美好的禮物!

這本書還有太多太多想分享的,但與其讓我說個精光,真的很推薦購書唷!
遊戲設施與遊戲設施的背後,都有方方面面的教戰守策,公園原來還可以這麼玩,處處驚奇無限啊!

發現青年公園離家裡不遠,就帶著書前往取材啦!
看到公園有那麼多設施,而且設計得好漂亮,忍不住就開始溜滑梯跟跳彈簧床——玩得不亦樂乎!
在被搶救保留住的「太空堡壘」,遇到了書裡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開心地分享感想,也得知了最近即將舉辦的活動!
能夠讓口號落實於行動,能夠讓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怡居」,這不是魔法,是眾志成城的美好願力!

什麼!公園也能讓我交到新朋友!
那大家還不樓上樓下相揪go嗎!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