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散策 大稻埕 料理 生命教育 茶書 蘆洲 飲食文學

【從一個廚房到另一個廚房,餐桌上繼承的航道,手起刀落顧盼回首】《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作者:洪愛珠
書名:《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出版: 遠流粉絲團

在圖書館的預約順位,從去年的千百,一路爬向今年六月。
特別期待其中的「輯四:茶與茶食」,想知道她眼中的茶,跟其他吃茶人有何不同。

暢快地讀完,對於貪吃鬼來說,又有好多老店得一一走動。
筆法近舒國治,短句夾排,動作連發,偶爾拉長句的段落,嫵媚有致。

這本書看似寫物,但仍不脫「飲食文學」的軸心—綑綁住台人的胃,也併將記憶與情感纏綿地繫上同心結—這些太過熟悉的肌肉記憶,原只是將生生世世復刻後,思念低迴。
母系家族的影響,無所不在。

小時候放學在外公辦公室添的茶,增減一分均是分寸,從香江「福建茶行」來的鐵觀音,明亮琥珀色是世交輩托孤的義氣厚實,入口生津潤喉是母親日日打理大小的圓滑——

「當年的許多人已經走遠,就我和茶留下。憑一脈可循,成人獨立後的孫女及女兒,從一個島,到另一個島去找茶,或說找一點時間遺跡。往後多麼思念,也要將自己收拾好,偶爾專心地給自己泡茶,然後生活下去。」

「老派」也許不在流行線上,但有來有歷。
「老」是長輩雲集,「老」是代代相傳,「老」是家中火香不斷的堅持;不是一個人,不僅是一個家,而是家與家的血脈連枝。

「少女」是外婆,是母親,是愛珠本人——從娉婷養成的身段,是一個家族的鍋杓缽杵,一個家族的門面擔當。
眾口之家即便順應潮流,漸趨迷你,但從大稻埕來到蘆洲的少女從未輕放,挺起腰稈,哪裡來的好貨都分分明明,務求賓主盡歡,是大戶兒女必備的教養。
六十歲仍得聽訓的重病婦人,只得一回做個任性「少女」,才能潛向南洋,在人情裡暫脱半生為他人做嫁的溫讓。
如今,母後的女兒,也從兒稚起的每一條細路、河道、海線中,溯洄從之。

「少女」老而不老,所有的歲月細紋,都在掌勺與掌勺間,以各式翻炒烹煎的功夫,燉熬著一鍋鍋的人情。

「茶自己會完成自己。因此我們人最要緊的,就是不要對它多事。」

好的事物,會恆久流傳——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畢竟人生在世,有太多妥協。

茶課停了,泡茶卻勤了。
剛開始玄之又玄的「聽茶在跟你說話」,好像也有幾分識得。
置茶量、水溫、時間——就像交朋友般,第一回總是按著規矩來;多泡了幾次,抓到了自己習慣喜歡的味道,剩下的就是穩定每一次的「香」與「韻」。

說來簡單,可我總是不夠從容。
自己急驚風的性子,容易患得患失的緊張,好像在跟茶葉的舒緩較勁;偶一為之的湯甜回潤,只興發更多疑問:

茶葉最好的模樣,我捕捉到了嗎?
不同的溫溼度氣壓中,茶葉的香韻都足夠了嗎?
換了茶器杯皿,一樣能逼出同等力道的飽滿嗎?

又或者,茶就是有著自己的語言,在產地、在製茶、在歲月,在人的手上,綻放著此時此刻——無憂,無懼,無悔,亦無怨。

我豈有辜負?

「到任何陌地,以熱水沖茶,人便得以安置。然後等。等茶葉在水裡起飛旋轉降落,等茶深濃,等著自己完成自己。」

前陣子很迷《居酒屋新幹線Bullet Train Bistro》,上班族大叔「高宮進」每回出差時,就是在結束吃力不討好的內部審查後,往當地尋求美食。

從網路做的功課也好,與在地人的偶然交會,甚至是同好者的不期而遇;從前菜、主食還有飯後甜點,都有相搭配的酒類,在回程的新幹線上與推友們交陪。
重看了幾次,除了剛開始發現酒杯搭配不同外,竟然連桌巾與餐具也時有變化——麻雀雖小,但乾杯可不隨便。

心生嚮往,多希望旅行時也能攜帶自己的茶具,為每一次遠行,賦予意義與創造回憶。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每個人興許都有自己的「固著」,與誰長長久久相處吃的飯喝的茶,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私房美味,都能串接起人生某刻的撫慰,成為情感的航線。
想到之前看到台南子弟,在疫情大爆發時po文,倘隔離兩週,希望友人能支援古城的好滋味,三餐加宵夜,一頓不落的店家們,就是刻印在舌面的版圖,確幸著疫病的苦悶憂懼。

(貪吃鬼連結:六合境 茶弥 Sabiski https://www.facebook.com/r.sabiski/posts/2790089897965879

願你我健康平安,讓這些堅持的美味匠人們,也能平安度過疫情。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

ps. 背景的「豬腳圈」是在書裡提到的「劉仲記」買的,「咖哩魯肉酥 」則是在「十字軒糕餅舖 」購入,這兩家老舖滋味確實華美且到位,導致最近都以「添購茶食」為名,行掃貨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