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走上街頭,讓慾望直擊表象下的流動——森山大道】

對,我邊拍,意識會一邊不斷地變化,只是我認為自己街拍工作的根底一定包含著這些意識。
我不是根據什麼知識或智慧等所謂 的「知」來拍照,在街上亂晃,感受到氣味、聲音或是光線,而被吸引去拍照,這就是我的風格。

1、書名:《上街去吧!森山大道的街拍意見》

作者:森山大道仲本剛
譯者:蘇聖翔
出版:大藝出版 BIGART PRESS

2、書名:《森山大道的台灣街拍》

作者:森山大道、仲本剛
譯者:王淑儀
出版:大藝出版

我很喜歡「走路」,在街道上散步,隨意調整著步伐,捕捉某一個心動時刻。

日本的「街拍大師」:「森山大道」,受到美國小說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經典作《在路上On the Road》影響,年輕時喜歡在國道上奔馳,喜歡走上街頭,享受被攝體瞬間的表情、動作。

粉專照片多是擺拍,這些物件排列有時讓我感到敷衍;跟朋友傾訴了煩惱,馬上被推薦「森山大道」的相關作品。

結果完全顛覆「三觀」,畢竟森山是拋開守則與觀念的大師啊,他並不以常識為常識,而是在拍照時不斷地質疑自己,然後持續拍攝大量的照片,據說一個街角就能用掉傳統相機的六捲底片呢!

這兩本書,都結合著大量街拍照片與訪談紀錄。

《街拍意見》近似對於攝影的對談整理,《台灣》這本比較像漫談,很像邊走路邊跟朋友聊天。

「街拍」=「Snapshot」

是森山眼中的街拍,是走到街上,仔細地觀察,不帶有任何主題或成見,也不要被象徵與價值觀綁住,來來回回地走著,等待,思考。
然後,毫無遺漏地,全部拍下來。
忠實地面對慾望,全身心地感受,在光線以外的「氣味」、「聲音」裡,與「記憶」交纏。

甚至在不同交通工具上的「速度感」,也能帶來迥異的「時間」——「攝影畢竟是現實的複製」,追求的並非是如風景明信片般的工整美麗,而是刻意傾斜後的「真實」。

拍攝過程,不回頭看自己的照片;拍攝結束,也不刪除任何一張。
因為十年後再回頭,常常會有驚人的發現;無論是自己,或是關於一張稱得上好的照片。

我很喜歡他在台灣的街拍,全藍綠色調的都市,像是「酆都」。
因為熱氣而微微漂浮起來的路面,因為傾斜而充滿不安感,像直逼著觀看者思考:為什麼要這麼拍?
人的追求、人的木然,人的慾望、人的漠然,都在鏡頭底下,因為某個細部而被放大檢視。

他先到高雄,再到基隆、台北。
港都與霧都的景色如此相似,卻在小島南北,一點又一點地錯開。
一個是我深愛的家鄉,一個是北漂時最感親切的城市——海的氣味,四面八方;油氣絲絲縷縷,無所不在。
是悲傷,同時也是希望——工業城市的污濁,概括承受著島國光鮮亮麗下,最真實醜陋的吐納,撥開灰色的浪,貨櫃往遠方義無反顧。

台北選擇的是「林森北路」,即便是一件小禮服的俗艷,也在色澤的冷調裡,像殘羹般渾身不快,可剛開始的簇擁又是多麼渴切。

雖然不見得是技術的精進,但像是微調拿起相機前的心態,關於自己如何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

街拍練習:中山堂附近